VL Klinische Biochemie und Physiologie III - Wasserhaushalt & Niere
水分平衡與腎臟
水分平衡
水分平衡:水的攝取和排出。
攝取:飲用水、食物、新陳代謝。
排出:皮膚、呼吸道、尿液、糞便、乳汁等。
不顯性失水
顯性失水:出汗、喘氣
體溫調節
水分平衡的調節:滲透壓調節和體積調節。
腎臟的功能
排出含氮廢物。
保存有價值的物質。
維持/調節:
水和電解質平衡。
血壓。
酸鹼平衡。
產生/去活化激素:EPO、維生素D3。
腎臟的結構
腎皮質
腎髓質
腎盞
腎盂
腎動脈 (A. renalis)
腎靜脈 (V. renalis)
輸尿管 (Ureter)
腎元
人:2 * 1 百萬腎元
牛:2 * 4 百萬
狗:2 * 40 萬
貓:2 * 20 萬
馬:2 * 2.7 百萬
腎臟排泄的策略
高血流和通過過濾“初步”排泄。
腎小管重吸收約 99% 的濾液,以回收有價值的物質和水(也包括:分泌)。
調節:排泄受到激素調節。
經過濾然後未被重吸收的物質被排出。
腎元節段
腎小球
近端腎小管
亨利氏環
遠端腎小管
集合管
基本過程及相關數字
腎血流量 (RBF): 1800 \, \text{l/d}
腎血漿流量 (RPF): 900 \, \text{l/d}
腎小球濾過率 (GFR): 180 \, \text{l/d}
腎小管重吸收 (淨效應): 178,2 \, \text{l/d}
排泄: 1,8 \, \text{l/d}
約 20% 的 RPF 被過濾。
約 1% 的濾液被排出。
腎元和血管
亨利氏環總是回到它自己的腎小球。
兩個連續的毛細血管區域。
- 腎小球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網
油滴法
用於測量腎小管中重吸收和分泌的經典研究方法。
- 添加用於重吸收測量添加用於分泌測量
麻醉大鼠的功能完整的腎臟
添加和移除腎小管液體
分析
腎小球
超濾的電荷依賴性
內皮孔:半徑 75 nm
有孔足細胞:半徑 1-4 nm
具有負電荷的基底膜
定義:
健康:白蛋白排泄 < 150 mg / d
腎病症候群:白蛋白排泄 > 3.5 g / d
病理生理學:腎臟白蛋白排泄
腎炎:過濾電荷的損失
GFR 的自 регуляция
在 80 和 180 mmHg 之間,RPF 和 GFR 幾乎保持不變。
血流和過濾保持恆定。
兩種機制:
Bayliss效應:局部肌源性反應
腎小管-腎小球反饋:腺苷介導
Bayliss 效應
RPF 的增加導致入球小動脈中壁張力增加。
這激活了伸展激活的 Ca^{2+} 通道。
增加的 Ca^{2+} i 導致血管收縮。
結果:保持 RPF 和 GFR 恆定。
腎小管-腎小球反饋
RPF 的增加導致通過亨利氏環的流速增加。
管狀 MD 細胞處 [Na+] 和 [Cl–] 增加。
腺苷分泌增加導致上皮樣細胞中 Ca^{2+} i 增加。
血管舒張(入球小動脈)
結果:保持 RPF 和 GFR 恆定。
尿液濃縮的運輸特性
在亨利氏環的粗上升部分中 Na^+ 和 Cl^- 重吸收。
亨利氏環上升部分的不透水性。
髓質集合管中的尿素重吸收。
髓質區域中直血管的低血流。
利尿形式
抗利尿:正常的排泄狀態,防止脫水。
水利尿
滲透性利尿
利尿形式的比較
抗利尿激素 (ADH):在抗利尿中起作用。
水利尿:ADH 分泌減少。
滲透性利尿:葡萄糖 (>10 mM)、甘露醇或甜味劑等物質充當利尿劑。
Saluretika:促進鈉排泄。
血壓:可以影響利尿。
狹義滲透性利尿:溶質本身是利尿劑。
示例 1:喝水
血漿變得輕微低滲。
下丘腦:滲透壓感受器和 ADH 合成。
垂體後葉:儲存 ADH。
通過降低神經衝動的速率:減少 ADH 分泌。
在沒有 ADH 的情況下,遠端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透水性大大降低。
最大水利尿的上限:GFR 的 15%。
ADH (=VP) 到 AQP2 的信號轉導
AQP2 = 水通道蛋白-2- 頂端
僅在集合管中
作為唯一受激素調節的
上皮中的其他水通道:
- 頂端:AQP1,較少 AQP7基底外側:所有地方 AQP3、AQP4
ADH 調節 AQP2 的插入。
腎性尿崩症
原因:AQP-2 和 VR 基因突變導致 AQP-2 未能插入腎小管細胞的頂端膜中
還有:由於慢性腎臟疾病或藥物對腎小管的損害
後果:失水、高鈉血症、高滲性脫水。
治療:治療基礎疾病,補充液體
鈉尿肽 (NP)
降低血壓並增加 Na^+ 排泄。
抑制腎素-血管收縮素-醛固酮系統。
ANP(心房鈉尿肽)來自心房
Urodilatin 來自腎臟
Urodilatin
形成:來自 ANP(在遠端腎小管上皮中)
釋放:進入管腔
腎臟效應:抑制 ENaC,從而減少集合管中 Na^+ 重吸收。
ANP
形成
主要在右心房
觸發因素
血容量過多,導致心房心肌擴張,以及其他觸發因素
受體
鈉尿肽受體 A 型 (NPR-A)
效應
一般血管舒張
降低血壓
擴張入球小動脈,導致 RBF 和 GFR 增加
減少 Na^+ 重吸收不是由 ANP 引起,而是由 Urodilatin 引起
總體而言:增加鈉排泄、利尿並降低血壓
示例 2:等滲飲料 (~300 mosmol)
腎素-血管收縮素-醛固酮系統
下丘腦
小管中的 [Na+](緻密斑)
入球小動脈中的血壓
血管收縮素原被腎素轉化為血管收縮素 I。
血管收縮素 I 被 ACE(血管收縮素轉換酶)轉化為血管收縮素 II。
血管收縮素 II 刺激腎上腺皮質釋放醛固酮,並刺激下丘腦釋放 ADH。
醛固酮和 ADH 促進腎臟 Na^+/H_2O 重吸收。
這導致血容量增加、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。
Clearance
一般 Clearance-公式
cX [\text{ml / min}] = \frac{VU \cdot [X]U}{[X]P}
Clearance 的定義
功能性定義:每單位時間排泄的物質量與相關物質的血漿濃度之比。Clearance:腎臟的清除能力
學術定義:在單次腎臟通過中,每單位時間從物質 X 完全清除的血漿液體量。
肌酸酐-Clearance 作為 GFR 的量度
GFR = \frac{VU \cdot [Kr]U}{[Kr]_P}
肌酸酐:
- 是一種含氮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內源性恆定形成的
是自由過濾的
其他物質:磺胺酸鈉、菊粉
計算
每時間的肌酸酐-過濾 = 每時間的肌酸酐-排泄 = 恆定
因此,GFR 與肌酸酐的血漿濃度([肌酸酐]P)成反比。
GFR = \frac{\text{肌酸酐-形成}}{\text{[肌酸酐]_P}}
因此,僅從 [肌酸酐]P 即可估計 GFR。
[肌酸酐]P 作為 GFR 的粗略量度
肌酸酐-形成:
- 1,2 g/d1,7 g/d
2,3 g/d
根據肌肉質量的個別常數
肌肉質量取決於:
- 年齡(遞減)重量(遞增)
性別(女:遞減,男:遞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