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ologie – Zellmembran, Transportprozesse und Membran­potentiale

1.1 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

生物膜的重要性

  • 物質運輸:負責物質的進出(攝取與釋放)

  • 屏障功能:維持細胞內外液環境中的粒子濃度

  • 信號傳導

生物膜的結構

  • 脂雙層:主要由脂質組成,包括

    • 磷脂(Phospholipids)

    • 糖脂(Glycolipids)

    • 膽固醇(Cholesterol)

  • 蛋白質:包括內在與外在蛋白質

    • 受體蛋白

    • 信號蛋白

    • 運輸蛋白

    • 細胞間接觸蛋白(如間隙連接﹑緊連接)

嵌入蛋白的意義

  • 糖蛋白(Glycoproteins)

    • 附有樹狀多醣

    • 功能上對於細胞間識別與黏附有重要作用,提供保護和穩定

  • 其他蛋白質分類

    • 分為外在蛋白(附著於膜外部)與內在蛋白(深入雙層中)

      • 外在蛋白通過靜電力或鬆散地附著於磷脂頭部

      • 內在蛋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而開閉(如離子通道)

  • 細胞結合

    • 永久或臨時的細胞之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結合

    • 為細胞骨架和細胞間接觸提供錨定點

1.2 生物膜的物質交換方式

物質交換的形式

  • 擴散(Diffusion)

  • 滲透(Osmosis)

  • 被動運輸(Passive Transport)

  • 主動運輸(Active Transport)

物質交換的定律

擴散

  • 定義:參與物質由高濃度向低濃度均勻分布的物理過程

  • 基於粒子的熱運動(布朗運動)

  •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:

    • 脂溶性及通道的存在

    • 濃度梯度之方向,粒子從高濃度數運動到低濃度數

    • 擴散速度與膜的面積及厚度有關(Fick的擴散定律)

滲透

  • 水由低粒子濃度向高粒子濃度運動

  • 由於上升的靜水壓,阻止濃度均衡

  • 滲透壓:由於溶劑中溶解的顆粒引起的壓力

  • 不同溶液對紅血球的作用:

    • 等滲溶液保持形狀

    • 高滲溶液造成紅血球收縮

    • 低滲溶液造成紅血球膨脹或破裂

1.3 生物膜的電位形成

電位的定律

Nernst電位

  • 定義:當細胞內鉀的淨流動停止時的潛在電位

  • 化學梯度與電梯度的平衡

  • 使用Nernst方程計算濃度梯度下的潛在電位

Goldman-Hodgkin-Katz方程

  • 考慮多種離子的濃度計算潛在電位

  • 每種離子的擴散取決於膜對該離子的通透率

化學與電梯度

  • 化學梯度:粒子根據布朗運動趨向均勻分布的過程

  • 電梯度:由於粒子流出引起的內部電場形成

  • 平衡時電位即為相應離子的平衡電位

1.4 滲透性對細胞體積的影響

滲透性與滲透壓

  • 滲透性:所有溶解粒子的濃度

  • 滲透壓:兩種液體的壓力差

對細胞體積的影響

  • 滲透性小的變化可導致細胞內水的移動

  • 有效調節滲透性以防止水移位。

  • 不同濃度對細胞形狀的影響:

    • 等滲:細胞形狀正常

    • 高滲:細胞收縮

    • 低滲:細胞膨脹

鈉鉀ATP酶的角色

  • 協調細胞內外的離子分布

  • 對維持細胞膜電位至關重要

  • ATP缺乏導致細胞胀大與膜潰破

  • 維持滲透平衡,防止細胞水腫。